top of page

《克托之海》(Ceto's sea)

《克托之海》(Ceto's sea),「克托」(希臘語:Κητος)是希臘神話中的一隻半蛇半魚的兇猛海怪,她是蓋亞(Gaia)和澎濤士(Pontos)之女,大海的危險化身,也是未知的陸地以及詭異生物的象徵。在希臘語中,「克托」一詞最終被用來代表所有的海怪。

此創作是以16世紀荷蘭籍探險家林斯霍登(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1563年-1611年)為研究對象,他受僱於葡萄牙的印度高知殖民地,負責搜集東方航道上的相關人事地物各式情資,他返回到荷蘭後隨即出版《東印度航海誌》( The Voyage of John Huyghen van Linschoten to the East Indies)一書。此書內容含括了諸多現在消失的事物,包含了遍佈地圖四周的海怪。海怪在當時製圖師或航海員的眼中可以是象徵性的危險告示,同時也是人對大自然的敬畏、恐懼、無知的化身。

本作品試圖透過現代地理圖上消逝已久的海怪,探詢現代人對環境、科技的問題意識,在過度人為破壞下的地球生態,重新喚醒這些消逝已久的海怪潛藏在人心中的故事以及環境的敬畏之心。

「走近一片海」展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 2021/12/17 - 2022/02/27

海,是萬物的起源也是文化的載體,不只孕育生命也乘載記憶,與世界聯繫同時也與自身連結。

 

生長於海島國家的我們對海並不陌生,島與海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波浪將海水推上岸,又淘選了部分的陸地回到海洋,猶如兩地的驛站交換著彼此的訊息。從古至今,人們對海洋的探索從未停歇。藝術家也在這個綿延無邊的大海中,發掘他們的靈感,轉譯為嶄新的想像,讓海洋得以在觀眾眼前展示它千變萬化的面貌。

 

《走近一片海》特展邀請跨國際的六組藝術家,包含法國SUPERBIEN團隊、日本毛利悠子、以及來自臺灣的李家祥與李葳靜、邱杰森與莫珊嵐、胡縉祥與蔡秉樺、蔡宛璇,以沉浸式海洋劇場、裝置藝術、錄像、新媒體等媒介,以及延伸設計的互動體驗區,觸發兒童對海的漫「游」異想與多方探索。

 

毛利悠子將海浪聲轉化成即興鋼琴獨奏,彷彿自然想藉此與我們對話;胡縉祥與蔡秉樺擷取即時氣象資訊,將數據轉換為水波紋的虛擬影像,藉機械裝置展現海浪舞動的姿態;Superbien則是與摩納哥海洋學研究所合作,打造一座「海洋奧德賽沉浸劇場」(Oceans Digital Immersive Odyssey),讓觀眾盡情地深潛於大海,並與海洋物種互動;李家祥與李葳靜以被「海洋泡泡」包覆的環境,讓觀眾沉浸感受大海所蘊含的豐盈而充沛的生命能量;邱杰森與莫珊嵐透過現代地圖上消逝已久的海怪,重新喚醒海怪潛藏在人心中的故事;蔡宛璇用詩文記錄幼兒與母語的相遇,也藉此轉譯與海洋的相處、與生長環境的對話。

 

海的信息如潮水般不斷推動著想像和創造。本展邀請兒童與親子觀眾「走近」這片海,以視覺、聽覺、觸覺、體感等多維感官捕捉海洋試圖傳達的每一則訊息,重新喚醒對海的想望,開啟對世界、對生命的遼闊視野。

 

藝術家:SUPERBIEN團隊、毛利悠子、李家祥與李葳靜、邱杰森與莫珊嵐、胡縉祥與蔡秉樺、蔡宛璇
特別感謝: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暨文化處、法國藝文推廣總署

bottom of page